首页 > 苏州教育

“大思政课”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

时间: 2025-09-24 09:06:49 稿件来源:苏州教育

  为创新青少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近日

  苏州市“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交流会

  暨示范教学活动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举办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陈雪嵘,市文明办副主任汪苏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卫,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钱春峰,市委党史工办副主任张秀芹,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出席并启动本次活动。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王滟

  为苏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志愿宣讲员颁发聘书

  依托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博物馆资源

  本次活动以文物为载体、以实景为课堂

  通过情境体验、实物展示、主题分享和思辨互动

  等多种形式

  将静态的历史资源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思政教材

  来自多所学校的学生

  在沉浸式课堂中亲身感知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

  深切体会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活动中,苏州市委党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相城区元和小学、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多方代表,围绕“博物馆如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立体教科书’”以及“大中小学如何将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程”等议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研讨。

  

  在博物馆正厅,一件“蓝地凤纹妆花缎藏袍”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来自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老师赫宁的引导下,以“一根丝编织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图景”为主题展开探究。课程邀请博物馆讲解员和企业家共同参与教学,通过“一根丝如何联结各民族”“如何凝聚文化记忆”“如何成为命运与共的纽带”三大问题,实现从史实陈列到情感共鸣、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从理论讲解到生活融入的教学转变。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锦护臂为何出现在新疆?”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的老师章洁与来自苏州和新疆两地的学子们,共同探讨丝绸之路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回响与时代新生。课程设置文物解读、拼图复原、AI纹样设计、缫丝织绢等多元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丝路文明的兼容并蓄与多元一体。

  

  在相城区元和小学的“小丝绸大梦想”主题思政课上,孩子们通过“神秘宝盒”触摸蚕茧、丝绸与新疆沙砾,在“元宇宙”技术中穿越丝路历史,亲手体验缫丝织布,聆听援疆故事,最后化身“文化小使者”,创作融合苏州与各民族元素的纹样、书签或卡通形象。课程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融趣味性、实践性与教育性一体,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让大思政课程入脑入心。

  来自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区第一中学、相城区元和小学的师生,以及我市大中小学的思政教师代表们观摩了本次示范课。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国际学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