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教育
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在苏州举办
12月8—9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共同举办首届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20多家博物馆齐聚一堂,共同启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利,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百精,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出席活动并讲话。
张东刚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联合举办“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20多家博物馆齐聚一堂、组建联盟、共谋合作,对于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从苏州出发,更好地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广大学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扛起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使命担当。
罗文利表示,运用文物资源赋能学校思政课建设是推动中华文脉、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文物资源育人功能,更好赋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发挥资源优势,梳理文物资源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和内涵支撑;要坚持守正创新,拓展教学场域和便利服务,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要健全协同机制,支持学校师生走进文博单位开展现场教学,充分释放文物资源育人潜力。
胡百精表示,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是展现“两个结合”思想魅力,养成青少年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自主自立的大课堂。团中央专门针对地方各级博物馆及各种文化遗产、历史遗存,开设了青春传承中华文脉专项,引领高校学子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发挥作用。希望广大青少年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担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吴庆文表示,全国“大思政课”从北京中轴线办到苏州博物馆,既是对苏州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苏州提供了接受指导、交流合作的宝贵机会。本次活动邀请了百余位全国文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大咖,共同分享思政课教育的创新成果和先进理念,相信一定能碰撞出“智慧火花”,形成更多具有代表性、示范性、感染力的思政“金课”,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让博物馆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启迪智慧、浸润心灵。
会上,与会嘉宾与专家学者一同观看“赓续历史文脉、培养时代新人”馆校共建主题视频,共同点亮“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
活动中,王日春,窦小文,河南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苏州团市委副书记蒋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杨子强作交流发言。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慧平,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孙高原,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潘娜,苏州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李喆作“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大中小学“金课”示范教学。他们巧妙地用“一根丝”绣出了“万象新”,共同呈现了一堂精心打磨、别开生面的“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让大家在苏博见证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充分展现“苏式教育”的课堂魅力与特点。
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作专家点评。
活动中,“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年度专项行动授旗仪式举行。
作为享誉“百馆、百园、百戏”之城的苏州,正积极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融入思政教学。此次“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巧妙地通过“一品、一馆、一城”的串联与层层深入,为苏州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树立了鲜活典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持续强化青少年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
一直以来,苏州教育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完善“大思政课”格局,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副院长窦小文;市政府秘书长俞愉,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