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教育

131所高校、145件作品齐聚苏州,他们用青春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时间: 2023-09-25 09:17:13 稿件来源:看苏州客户端

  全国131所高校共145件短视频作品齐聚苏州,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9月23日,由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指导、南京大学主办的2023年“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全国现场交流活动,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举行。经过现场交流展示,有18个作品荣获特等奖,61个作品荣获一等奖。

颁奖现场

  本次活动主题为“大美中国·故乡风韵”,大学生聚焦家乡,积极主动发掘家乡城市发展、地域文化、风土民俗、特色饮食等,讲好家乡故事,为中国故事的传承发掘丰富的内容。

  “为文化传承贡献青年方案”

  “期待我们的视频能鼓舞更多的中国青年发现家乡之美,为文化传承贡献青年方案、青年智慧。”南京大学代表队学生梁罗茜开心地说道。

  在此次活动中,她们团队创作的6分钟人文纪实纪录片《一面之缘,双面姑苏》荣获一等奖。作品聚焦苏州人的饮食刚需、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式汤面,以人文纪实性的笔触与镜头,展现出了“精、巧、细、雅”的苏式汤面气质。同时,作品透过苏面文化,展示出了温润坚韧、光华内敛的“双面绣”苏州城市性格。

梁罗茜展示现场

  为何选择苏式汤面?因为梁罗茜是地地道道的苏州“小娘鱼”。虽然在南京学习生活四年,但每次放假回来时,她总会到家附近的面馆里,尝一尝这久违的“心头好”。

  “在接到活动通知后,我就将苏式汤面的主题向其他专业的同学进行游说,邀请大家品尝。很快,我们就组建了一个5人团队,他们来自新闻、外语等专业,我来做导演。”梁罗茜说。

梁罗茜

  没拍过视频,大伙一起观看优秀作品,从镜头构图学起;不熟悉历史,大伙儿便来到苏州,沉浸式感受城市底蕴和现代面貌。

  同时,为了丰富作品内涵,团队分别选择了老一辈苏式汤面传承人和新一代的面点师,讲述苏式汤面的传承与创新。

梁罗茜展示作品

  “在新老数代人的努力下,苏式汤面创造了518种浇头,获得‘世界上浇头种类最多的原汤面’荣誉称号,在作品拍摄中,我们感受到了这种薪火相传的历史厚重感以及新时代的文化生命力。”梁罗茜介绍。

  有趣的是,团队的拍摄过程也深深启发了苏式汤面的传承人们。其中一位年轻面点师,也选择以短视频的方式讲述他与苏面的故事,如今在全平台已有超过5万的粉丝。

  拍摄团队还制作了“苏面非遗名片”,传播至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让更多的海外朋友,爱上舌尖上的中国非遗。

梁罗茜作品截图

  “馔饮之事,是中国人生活的最大公约数,也是联结我们与世界的味蕾纽带。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展现博大精深的苏面文化,带领大家探寻兼具现代与传统的”双面绣”城市性格,发掘对话世界、纽合互鉴的嘹亮中国声音。”梁罗茜说。

  “自信,是我们作品的底色!”

  在活动中,同学们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深情满满地讲述着家乡变化和文化传承故事。

  “自信,是我们作品的底色,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去宣传家乡,宣传我们的文化,讲好身边的中国故事。”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潘怡廷介绍。

潘怡廷

  此次活动,她和同学带来了展示作品《一枚银针传古“津”——津派石氏针灸》。作品主要展示的是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

  石学敏开创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中风等疾病,有多位中风病人被治愈,在国内及国际刮起了“中医风”。

  “我们看到了我国的传统医术受到了国内外更多人的欢迎,这离不开每一位前辈的传承与创新。作为未来的中医人,我们年轻一代有信心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潘怡廷说。

潘怡廷在展示作品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陈伽萤,带来了视频作品《family album Macau》(澳门家庭相册)。原来,陈伽萤是澳门人。在作品当中,她将家里祖孙三代人的照片作为题材主线,讲述了数十年来的家乡变化。

  “老照片中,很多是澳门以前被殖民时的标志建筑,但现如今的澳门不仅社会治安很好,还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科技企业。尤其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后,澳门与内地的产业和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希望大家来澳门参观交流。”潘怡廷说。

潘怡廷展示作品

  从去年至今,“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全国现场交流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两届。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活动举办地设在了刚投用不久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苏州校区办公室主任潘柏介绍,苏州校区将打造成为南京大学发展壮大新工科的主阵地,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向全社会展示南京大学的时代新面貌以及苏州校区的特色风采。

作品展示现场

  活动自今年1月份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学生高度关注、踊跃参与。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3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通过活动官方网站提交短视频作品5111件。经过为期五个月的校级、省级活动,最终来自131所高校的145件作品进入全国交流环节。

潘柏

  “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通过他们的青春视角,用多种形式的短视频作品,多元化表达家乡的文化和故事,展示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自信与活力,更是对外讲述了生动的新时代中国故事。”潘柏表示。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国际学校更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