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热点

“对症下药”!教你应对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

时间: 2022-11-25 10:01:38 稿件来源:苏州教育

  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各种问题,家长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怎么做才能正确应对?别着急,我们特邀了苏州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和骨干“林老师”团队的三位专业老师针对孩子们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快来看看吧~

  孩子言语中流露出对英语老师很不满,家长怎么引导?

  当孩子言语中流露出对老师不满的情绪时,代表了孩子对老师有意见。作为家长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想法,并且武断地认为就是孩子的错,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认为父母偏向老师而否定自己。轻则引发亲子冲突,重则影响亲子关系。建议家长:

  1.倾听缘由,接纳孩子不满情绪

  家长应成为忠实的聆听者,耐心倾听孩子对老师不满的理由。过程中家长的目光要始终注视孩子,时不时用“嗯”“是的”等词语鼓励孩子往下说,表明自己在认真倾听,在情感上和孩子是同步的。一旦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的理解,抵触不满的情绪就会缓解。

  2.重析事件,引导孩子转变心态

  当家长感觉到孩子情绪平稳后,可以抓住导致师生矛盾发生的关键点,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在这个点上老师会批评你?”“有没有更好地方式可以避免老师的批评?”等等问题,引导孩子聚焦自己身上的问题,重新理解老师的行为。期间还可以时不时穿插一些孩子之前和英语老师相处的美好时光,引导孩子客观评价他人,不能以偏概全。

  3.正向引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家长始终要坚持正向思维,帮助孩子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老师的行为,做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帮助孩子和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如果确实是老师的问题,家长也可以在事后私下和老师进行沟通,反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和老师达成共识。

  总之,家长要支持和配合老师,在孩子面前积极维护老师的形象,这样孩子才会喜欢老师,才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在学习的道路上孩子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孩子升入三年级后,成绩有些下降,母亲对孩子的学习很是焦虑,时刻紧盯,造成母子关系紧张,该怎么办呢?

  一、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营造宽松家庭氛围

  作为家长,关心和关注孩子的学业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仍然需要意识到不同的年级对学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学科的难度、作业的数量上较之前有很大的增加,许多孩子会有不适应的状况出现,因此,成绩难免有起伏。家长应理解并给予更多地鼓励,而不是无端的指责,认为孩子不认真、偷懒,甚至放学、双休日时刻紧盯着孩子,让孩子时刻处在紧张的氛围中,这样不但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让我们家长处于焦虑之中,不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是保证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基础,而“松弛型”“友爱型”的家庭氛围更利于孩子的学习。放学的时候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生活,分享孩子的喜悦和难过;双休日带孩子散散步、做做运动,参与一些孩子喜欢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孩子自然能从中获得能量,来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二、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得力的助手

  教育的实质是爱的引导,父母要用同理心,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当家长感觉孩子的成绩下降时,可以第一时间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借助检测的卷子,和孩子来一次分析小结会。注意:是分析会而不是批判会,在遵循平等、尊重原则下,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有分寸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肯定一下孩子进入三年级以来的进步之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缺点和不足,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找对策,调整学习方式,争取在下半学期能有所改观。

  总之,学习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等等都应该成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内容。让我们做个有温度的父母,做个有智慧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起乘风破浪。

  孩子在课间玩耍时和同学发生了冲突,耳朵受伤了。老师批评了对方同学,同学也道歉了,但是孩子还是很难过,作为家长看着孩子受伤的耳朵很是心疼,该怎么办?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好奇,也特别希望能和同伴一起玩耍,但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所以有时会采用打打闹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难免就会导致磕碰的发生。

  如果孩子因此受伤甚至流血,家长介入是应该的,但仍需怀有宽容仁爱之心,毕竟孩子都免不了犯错,更何况大多数的孩子本身并无恶意,伤人的行为多是无心之举,因此建议家长:

  1.保持冷静。不管是打人或被打孩子家长都要保持冷静,因为你们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处理问题的方式。况且只有情绪平和才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2.安慰孩子。孩子毕竟在冲突中受伤了,无论对错,作为家长肯定要先关心孩子的伤情并且接纳孩子难过的情绪。当孩子感觉到了关心和理解时,才愿意配合父母的教育,理性分析问题。

  3.联系老师。家长可以在安抚孩子的同时,及时电话老师询问事情经过,便于接下来和孩子一起准确全面地分析问题。

  4.梳理事件。家长需要不做评判地倾听孩子叙述事情经过,时不时地追问细节,一方面表明自己在认真倾听,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孩子重新梳理事件经过。期间家长可以时不时引导孩子思考,如果你是对方会怎么做,帮助孩子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难处。

  5.寻找新办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冲突发生后的各种解决方法,并逐一分析其中的利弊,帮助孩子明白不同的选择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双赢才是最佳方案。

  当然,最后家长一定不要忘了肯定孩子的进步,毕竟能够从错误的行为中吸取教训,收获成长,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友情提醒:在处理类似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时,家长要避免以下误区:过分责怪孩子没有用,让孩子失去与同学相处的信心。过分轻信孩子单方面的叙述,不了解事情的真相;直接指责对方家长,造成误会,教孩子以牙还牙,造成伤害事故。教育孩子远离矛盾同学,失去学会与人交往的锻炼机会。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专业老师也会继续“对症下药”,给家长们支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国际学校更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