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教育
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苏州35所学校入选首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
近期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
(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确定
27个地区
为第一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
规模化应用试点区
包含248所试点校
常熟市和吴中区
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规模化应用试点区
苏州35所学校榜上有名
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一起来看苏州入选学校名单
常熟市有29所学校成功入选
全国首批试点校
这基于其着力打造的
人工智能教育的“常熟经验”
01
政策引领 科学谋划
常熟市政府印发《常熟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同时也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了常熟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常熟市教育局紧紧抓住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机遇,印发了《关于人工智能实验学校创建的通知》明确四大推进方针。
常熟市入选全国试点校的29所学校中包括乡镇农村中小学12所,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城区与乡镇,公办与民办多学段多维度全覆盖,学校数量、师生参与人数均居江苏之首。
02
融合创新 深化应用
常熟市教育局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创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建设,由教育装备技术中心牵头,邀请人工智能教育专家进行前期论证,构建了常熟市人工智能教育“1234N”架构的“一盘棋”,开发了常熟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平台,服务于教师的备课、授课、研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课堂学习,能够全面直观的展示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实践成果。
03
有序推进 喜获佳绩
2022年上半年精心组织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最终2支队伍获得一等奖,10支队伍获得二等奖,位居苏州大市第一。此外,成功立项了国家级课题《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小学的实践应用研究》项目,课题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形成一批体现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智慧校园。
04
落实五大关键举措
通过“搭建人工智能教育载体”、“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打造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形成教育科研服务体系”和“擦亮常熟教育品牌建设”五大关键举措的落实,扎实推进常熟市规模化、常态化、高质量开展“央馆人工智能课程”教育教学,探索区域整体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贡献常熟智慧,提供常熟样本。
吴中区有6所学校成功入选
全国首批试点校
这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合力助推
01
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吴中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应用与推广工作,成立了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整合教科研、电教、教师培训三位一体,推进“试点区”的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工作。
02
建立区级人工智能教研基地
2020年以来,吴中区中小学校共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人工智能、创客机器人教室,80%的学校建有创新实践场室,为开展试点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21年,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建成了吴中区人工智能、创客培训基地,为全区人工智能授课教师团队提供了良好的教研活动基地。
03
制定详细的教研制度和工作计划
按照“区校联动、层层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人工智能课程的规模化应用。确保每所试点校每学期开课1-2次,推出高质量的精品课例和案例,发布在“吴中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扩大影响力。
04
借助专家和基地校的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大学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引领作用,提升人工智能教师团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规划和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尹山湖实验小学“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逐渐辐射到各试点校。
近年来,苏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精神,率先印发《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评选办法》,推进全市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提升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先后召开了苏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启动会和“遇见AI教育 预见未来教育”专题现场会。2020年至今,苏州先后有7所学校成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常态化应用苏州达标学校。
今年11月,苏州市教育局开展首批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评估。到2024年,苏州60%以上的学校都将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苏州将持续深入探究人工智能与学校教育融合创新的理念、思路、模式和机制,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时代创新型人才。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