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教育
苏州教育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开讲啦!
苏州教育博物馆打造“流动的博物馆·我是小小讲解员”诵读活动,让孩子走出校门,近距离探寻苏州教育发展的足迹,传承中华传统教育文化。目前,已成功开展两期。
第一期的主题是“诵论语名句·学经世为人之道”
活动介绍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讲解苏州教育博物馆馆藏文物,让孩子了解苏州百年优秀教育历史,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力。同时,通过诵读名篇佳作,延续先人勤奋刻苦的精神,学习经世为人之道。
选手风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苏州教育博物馆名人馆孔子雕像前,有一群热情洋溢的小朋友,他们化身成“小小讲解员”,用稚嫩的声音诵读传世经典佳作《论语》中的名句,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会。
小小讲解员
“‘仁’字,就是两个人。孔子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别人,我们就可以成为有仁义的人了。你们想不想做个有仁义的人呢?(想)那就让我们心中装着别人,为别人多着想。”小讲解员热情高涨,用端庄大方的站姿、清晰的声音、从容的讲解以及自信灿烂的笑容,讲述了“仁至堂”的牌匾背后蕴藏的“大智慧”。
从孔子到论语,他们讲得绘声绘色,赢得了听众们的阵阵掌声。
小解说员们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为这次寻踪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苏州教育博物馆老师为参加此次活动的小朋友们颁发了证书。
此次活动以学生诵读的方式,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课本,亲近教育博物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完善社会文化教育,还宣传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及精神追求,帮助他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第二期的主题是“诵范文正名篇·激发先忧后乐之志”
活动介绍
苏州教育博物馆古代馆内,传来了“小小讲解员”响亮、自信的朗读声。他们朝气蓬勃、热情洋溢,为在场的观众诵读了范仲淹笔下的名篇,让大家感受到经典名作的无穷魅力。
日前,“流动的博物馆·我是小小讲解员”第二期在苏州教育博物馆鸳鸯厅开讲。同学们重点讲述了范仲淹在苏州创办府学、心系教育事业的故事,“沉浸式”诵读著名的《岳阳楼记》(节选),学习其“先忧后乐”的精神内核。
选手风采
活动现场,同学们热情洋溢,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诵读过程中,他们时而坚定如磐、时而婉转如莺、时而慷慨激昂,讲述着那个悠远的故事,表达着对范仲淹的敬佩之情,赢得了大家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和赞许。
很快,在小小讲解员的诵读声中,这场充满着青春活力的教博馆之旅结束了,教博馆的老师为参加此次活动的小朋友们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
教育小知识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在很多地方都担任过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大力提倡改革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北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回到他的故乡——苏州,担任知府。他打算在苏州购地建宅,相中了五代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璙建的南园。风水先生对范仲淹说:“宝地啊,宝地!你如果在这个地方建宅,一定能够大富大贵。”范仲淹心想与其我一家富有,还不如让苏州士子们都富贵起来。于是范仲淹决计在这个地方兴建一所官办学校。他一边上奏皇帝,一边选购建筑材料、召集泥水木匠,很快学校就建成了。这就是苏州第一所公办学校——苏州府学。
后来范仲淹又把东城的孔庙迁来,形成了左庙右学的格局。正是范仲淹的远见卓识,经过后人不断努力,苏州府学成为“东南学宫之首”,经历千年风雨发展成为今天的苏州中学。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