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教育

如何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星空

时间: 2021-04-19 08:52:46 稿件来源:引力播移动端

  有一群孩子,他们双眼明亮,却不愿与人对视;他们声音甜美,却不知如何开口交流。不少人认为他们如同遥远的夜空中独自散发着光芒的星星,称他们为“来自星星的孩子”。而在医学界,这群孩子被称为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他们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吗?苏州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如何?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自闭症孩子独自上学遇难题

  “影子老师”入校全程帮扶

  “等时钟走到十点我们再站起来哦。”上周五,王利丽坐在幼儿园中班教室的最后一排,悄悄地对旁边准备起身的欢欢说。欢欢点了点头,调整了一下坐姿,目光重新回到任课老师的身上。

  王利丽是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巡回指导老师,每周五,她都会以“影子老师”的身份入园,一刻不离地陪伴在欢欢身旁,时不时提醒欢欢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控制情绪。临近下课时分,欢欢将自己的课堂剪纸作品递给王利丽,笑着对她说:“谢谢老师,欢迎你到我们家做客。”

  初次见到欢欢,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个孩子除了上课容易走神之外,并没有什么异常。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欢欢不爱多说话,不喜欢与人对视,与别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

  欢欢在两年前被诊断为疑似自闭症,那时的他,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喜欢满教室乱跑。在王利丽一年多的陪伴与指导下,如今的欢欢已经可以慢慢融入到班级活动中,顺利完成老师的指令。

  在这家位于市中心的幼儿园,像欢欢一样的自闭症孩子,还有几个,他们均会接受“影子老师”的入校指导。 “除了部分高功能的自闭症孩子,让多数自闭症孩子独自入校并不现实。”王利丽介绍,不少自闭症孩子缺乏基本的语言、生活及学习技能,他们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会突然发脾气,同时还面临如厕、就餐等生活问题。而作为教育协助者,“影子老师”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孩子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他们建立自主学习及生活的能力,使得家校互动更加深入。

  

  自闭症康复专业人才稀缺

  家政工培训一周便上岗

  与欢欢相比,7岁的乐乐就没那么幸运了。出生在吴江的乐乐从小就不爱与人沟通,唯一的爱好就是把积木块拼摆成红绿相间的样子。乐乐三岁多时,她的爸爸吴先生带着她辗转南京、上海等多地就诊,被诊断为疑似低功能自闭症。为了能让乐乐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她的家人从中班起就先后为她找了几个陪读阿姨。然而几年下来,乐乐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吴先生觉得陪读阿姨不专业,于是自己跑遍了长三角地区,报了多个培训班,了解自闭症知识,学习如何正确陪护孩子。

  “孩子的情况很糟,一年级的课程已经跟不上了。”吴先生说,他们每个月单是找陪读阿姨就要花费一万元以上,最贵的一个阿姨要两万多。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找不到具有专业知识的“影子老师”,而乐乐所在小学的老师并不了解自闭症及自闭症儿童,单靠家长的力量来改善孩子的状况,让他们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两天乐乐的妈妈已经打算辞掉工作,全职在家陪伴孩子。尽管很无奈,但我们不能放弃孩子。”吴先生说。

  除了专业的“影子老师”缺乏,让不少家长更为着急的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自闭症康复老师。“走了很多弯路,花了上百万的费用。”6岁孤独症男孩小壮的妈妈告诉记者,自从4年前发现孩子有些异常后,她跑遍了苏州、上海、无锡、南京的各大康复机构。听说郑州有一家机构效果不错后,她干脆辞掉工作,带着孩子过去租房陪读。“各种费用加起来,一天要花费3000多块钱。”小壮的妈妈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多数康复机构的老师并不专业,比如一些老师原本的职业居然是家政工、后勤人员,经过一至两周的培训,便紧急上岗。

  苏州市自闭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荣晓兰介绍,一名合格的儿童自闭症康复师需具备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目前多数国家尚未在该领域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的职业教育中也没有直接对口的专业,如今行业内的人才多为学习特殊教育、医护、幼教等专业的学生。目前在我国,14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约有300万人,而从事自闭症康复方面的专业人员仅有10万左右,人才缺口极大。

  

  社会对自闭症存在诸多误解

  早干预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多数人对自闭症的理解还存在误区。”有着2500多个小时“一对一儿童康复指导”经验的苏州资深自闭症康复教师于婕介绍,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狭窄的兴趣爱好和重复刻板的动作为核心症状的疾病。而在生活中,不少人认为自闭症儿童是由于发育迟缓、存在精神及教养问题等原因引起的,从而忽略了对他们的治疗。还有不少人认为自闭症儿童在智力方面存在缺陷,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及生活。

  “尽管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语言和学习能力。”于婕介绍,每个自闭症儿童的表现都不同,语言方面,他们可以从毫无语言到机械仿说、雄辩甚至诡辩;智力方面,他们的智商从不足40到高于120,因此,他们是最具有拯救价值的儿童,他们渴望被接纳、被理解、被关爱,渴望友情和陪伴。

  于婕介绍,幼儿时期,儿童大脑发育的可塑性最强,7岁前是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最佳黄金期,年龄越小,干预效果往往越理想。专业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提高学校及社会适应能力。

  融合教育需要多方配合

  苏州45所学校已有培训

  对自闭症儿童而言,踏入普通学校的大门,是融合教育的第一步。2015年,国务院在《“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然而在采访中,一提到融合教育,很多家长依然会抛出诸多疑问。“普通孩子是否真的会接纳'星孩'?”“学校老师是否真的会因材施教?”这些问题在家长看来,都还是个问号。

  为了将自闭症关爱融入学校教育中,近几年,苏州市自闭症研究会牵头开展了特教老师培训工作。去年,第一批“影子老师”已经全部顺利完成学业,正式进入学校开展工作。与此同时,苏州45所学校的部分老师也顺利拿到“初级自闭症行为矫正师”培训证书。

  民治路幼儿园分管融合教育的副园长介绍,2015年,该园正式启动融合教育工作,筹建了资源教室,每周请康复机构的专业老师,为园内的自闭症孩子提供1至2次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近两年,他们不断探索融合教育方式,与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更多的合作项目。该中心的巡回指导老师会定期进入学校,以“影子老师”的身份帮扶孩子。除此之外,每学期的开学和期末,该园都会召开两次“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自闭症孩子的班主任、分管该项目的副园长、学生家长、巡回指导老师都会参与其中,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解决融合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提高普通孩子对自闭症学生的接纳度,巡回指导老师还会为每所合作学校的自闭症孩子定期组建“社交小组”,发挥同伴辅导的作用,促进自闭症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成长。与此同时,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还组织专家编纂了受挫力、注意力、听指令等12个主题的自闭症儿童成长绘本,学校老师会围绕每个主题,开展48场教学活动。“每一位巡回指导老师都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为他们创造适合自己的‘星空’。”王利丽说。(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 文/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国际学校更多
点击排行